荨麻疹在过敏性皮肤病中属常见、多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严重的可同时伴有腹痛;其发病原因多由内外因素所导致,外因多与食物、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等有关,内因多与精神因素、内分泌改变、某些疾病、遗传因素有关。 诱发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刺激血液产生IgE抗体,这种抗体在血液中的浓度大量增多后会引起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的强烈反抗,故而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炎性介质导致了人体变态反应的发生。 这些因IgE抗体增多而分泌过多的炎性介质会损害人体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尽管荨麻疹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器质性伤害,但是荨麻疹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传统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由药物控制,并尽量在环境或饮食中避免过敏原,除此之外,医学上同时也在思考以积极的方法让过敏症状能获得缓解。 胃肠道是机体与外源性抗原的主要接触部位,在对食物抗原及肠道菌群产生免疫的同时还能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一旦肠道的耐受不能建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不仅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亦可导致全身的过敏性炎症反应。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是指“一类在宿主摄入适当数量时,能对其机体带来益处的活的微生物。”大多数益生菌是人类健康肠道菌群的成员,传统的发酵乳制品和相关产品也是其重要来源。 肠道菌群在早期研究中更多的被认为和消化、营养作用有关,新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多种多样的复杂联系: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肿瘤、以及过敏性疾病与免疫等等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与自闭症、抑郁症、帕金森及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有关。 英国斯旺西大学人类与健康科学学院Sue Jordan教授及其团队,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试验中,对40名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分别服用利敏舒益生菌或等量的安慰剂3个月。结果显示服用利敏舒益生菌的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含量降低,过敏症状得到缓解。 临床试验表明利敏舒益生菌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症状可起到缓解的作用。益生菌通过调节胃肠道环境使之达到稳态平衡,通过降低血清中特异性IgE含量,缓解过敏症状,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优势,调节免疫反应阻断过敏进程,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反复发作。 益生菌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儿童肠道益生菌愈多,罹患过敏疾病的机会相对愈少。肠道内的微生物群是肠道及免疫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不仅可以促进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而且在营养的吸收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
手机版|Archiver|中国母婴网 ( 苏ICP备11084595号-1 )
GMT+8, 2025-5-21 11:25 , Processed in 0.0238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