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瘾”治疗专家杨永信的新闻再次成为热点,随便一搜就出现“电击狂人杨永信再成热点遭网友集体声讨”、“除了让杨永信‘电击’,还能怎么拯救网瘾孩子?”、“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网瘾’治疗专家杨永信”……要想真正了解这位“网瘾”专家以及他所倡导的“网瘾”治疗方法,请大家接着看下去。
杨永信声称自己是做网瘾治疗的(后来改成了性格矫治),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他使用的是电击疗法。“电击疗法”这四个字似乎解释了一切,但其实什么也没有解释。因为很多家长是在十分绝望的情绪中,决定把孩子送去给杨永信做“治疗”的,自己已经不知所措,所以死马当活马医,其实并不在意“电击疗法”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正是这份不在意,把孩子们推向了深渊。 上图为杨永信的“性格矫治中心”使用的治疗仪,型号是DX-ⅡA,图为2009年的时候,杨永信在央视的新闻调查节目对柴静得意洋洋地介绍。
DX-ⅡA电休克治疗仪,是一种适用于狂躁型精神病患者的一款抽搐型的治疗仪,在生产的时候就没有得到许可,而且早在16年前就已经停产了,但现在还在杨永信的“性格矫治中心”使用。
用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图为记者体验电击时的感觉,“像被猛烈地扎了一下”,电击强度是3毫安。
据一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爆料,杨永信对外界说的电量,都是1到5毫安,最高不会超过5毫安,但事实上,5毫安只会用在那些“自己勇于承担的”身上,“5毫安几乎没有感觉,但是不可能5毫安,我亲眼见的都是10到20毫安之间,30、40毫安我都见过”
图为杨永信在否认。
几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在被问到被电击太阳穴时是什么情形时这样说道。 “就是剧烈的疼痛,然后抽搐。” “别的孩子一起按住我。” “那种感觉说不上来,真的经历过了才知道。” “如果真要说的话,就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打着我的太阳穴,痛不欲生。”
如此痛苦,为什么还一定要用“电击疗法”呢? 杨永信说:
“必须让他产生一种不舒服的体验才能产生效果,如果没有不舒服的体验,就很难实现这样一个效果”
可是,真的有这个必要么? 北京安定医院(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生却说:
“行为矫治中,所谓恶性刺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假如就网瘾而论的话,可以有好多好多方法来解决。”
假如不是唯一的手段,是不是可用的手段呢?这要看对孩子是否有害?
研究指出,由于治疗方法剧烈,对于心肺功能较差、严重肝肾疾病,以及老年人和儿童,以及中枢系统疾病的,一定要慎用,会有造成认知损伤的危险。
安定医院的医生说,曾经使用过这种治疗仪的时候,按照治疗常规,对年龄有严格限制,必须18岁以上,就怕出事情。
可见这种疗法对孩子是有害的,或者说,至少有很大风险的。
很多家长认为假如利大于弊那道也可以接受,那么,这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如果有,是如何起效的呢?
一位同学是这样回忆的:“这玩意就像小时候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打孩子,知道疼了,就老实了,得让你有个怕的东西,你不听话不配合,那就电到你老实。”
怎么叫不听话不配合?杨永信列出了一条长长的清单,只要违反一个,就往名字下画个圈,每星期攒够5个,就会被送去接受电击,这条清单上有什么呢?
“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等等,一共86条,孩子们动辄得咎,需要处处小心。更不要说孩子不服从管理,处罚更加严厉。
孩子会在惧怕之下服从,做出家长想要的反应,看起来是被治愈了,其实疗效是假的。
杨永信的这套方法,不但无效,而且对身心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假如这就是所谓的“戒网瘾”,为什么学校还开了10年?这是因为杨永信擅长利用家长的心态进行自我包装。
家长心态一:不问过程,只看疗效。 杨永信对策:宣称有90%的治愈率,并且经常胁迫孩子配合他进行案例展示。
除了电击和服用精神类药物之外,杨永信还经常把孩子和家长召集到一起开会,名曰“心理大课堂”。假如在课堂上,被要求分享的孩子不配合,回去就等着被狠狠处罚吧。孩子被迫服从,但在家长看来,这就是活生生的广告。
在网戒中心的电脑里,储存着很多孩子的演讲稿,除了讲述自己感受以外,不乏对网戒中心和杨永信的称赞。孩子的赞美,也被网戒中心当成一种成果和收获。这些案例会被发表在杨永信个人的微博和博客中,急切想要让孩子戒掉网瘾的家长自然是信得不得了。
家长心态二:迷信权威 杨永信对策:用政府、院士等人给自己做背书。
很多家长之所以信杨永信,是因为他得到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但他之所以得到了这份津贴,是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他在当地出了名之后被当地记者报道了,引起了高层的关注,但高层审查不仔细,并没有发现他的疗法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所以即便他有此殊荣,其实不能说明他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此外,杨永信和当地的政府部门有很多往来,喜欢拉着局长和院士作报告,然后把过程拍下来,煞有其事地写上几笔。
在他的博客首页也用了很多领导寄语,山东省关工委主任,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临沂市科技局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果推广办公室主任,一共四人,显得自己很有身份。
家长心态三:摇摆不定 杨永信对策:更加坚定,好像错的是对方一样地毫不在意,引导家长站队使其认为一切争议都是别有用心,最后假装委屈,用“事实”,和热情、决心感化家长
杨永信在博客首页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杨永信,一级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心理精神科临床3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被网游玩家称为“羊叫兽”,被戒瘾孩子和家长们称为“杨叔”,因“低剂量电刺激戒网瘾”引发争议,而网瘾孩子的家长们却坚信不移,慕名求助者络绎不绝。
微博个人介绍则是这样:拯救孩子,责无旁贷;被争议,被误解,被诋毁,问心无愧。
这套公关辞令真是一流!假如之前对他毫不了解,也许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可能是他被误解了吧!
杨永信擅长一本正经地胡说,还面带春风,让你不得不信:
“我这个人,从业的经历是非常谨慎” “你作为一个医生来讲,一定要注重自身的保护”
杨永信自身的保护做得倒是不错,只是他害了这么多孩子和家庭,谁来找他算这个帐? 有报道称,杨永信主持的网瘾“戒治”机构,已经牟取暴利超过八千万元,并推测出这已经是一个产值高达数十亿的行业。 专家提醒家长,再怎么想解决孩子“网瘾”问题,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花了冤枉钱,还害了自己孩子! 如果你觉得孩子有网瘾,究竟怎么办才好?不妨先来听听成长保专业成长顾问团队的意见! 1、 扫描下方二维码,就能与成长顾问一对一咨询,首次免费哦! 2、 点击菜单栏上的“我要问”,再点“开始咨询”,就可以点击菜单上的小键盘,输入你的问题啦。 3、专业的成长顾问团队为您支招: |
手机版|Archiver|中国母婴网 ( 苏ICP备11084595号-1 )
GMT+8, 2025-7-28 09:10 , Processed in 0.0488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